想附近过夜电话联系_附近找茶_附近足疗24小时上门电话号码_附近月抛群

科研成果

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塔里木盆地西南缘绿洲粮棉果高效种植技术研究与示范

日期: 2025-03-21 浏览次数:

成果简介:塔里木盆地西南缘绿洲包括喀什地区、和田地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等。是新疆少数民族聚居最集中的区域,人均耕地少、贫困人口多,光热资源丰富、水资源缺乏。发展多熟高效种植、特色林果业是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客观要求和必然选择。受耕地的限制,果树的种植绝大多数与农作物(粮棉)形成间作模式,果树树种、定植模式以及间作作物的不同,使得林果与农作物间作系统复杂多样。果树与农作物争地、争养分,栽培管理的矛盾凸显。果树与农作物高效间作种植模式与关键技术的研究和技术应用,生产性和经济性评价研究等与生产严重脱节和滞后,已成为制约南疆三地州特色林果发展、粮食及其他农产品安全供给、生态安全、果农双赢和提高农民收入的主要技术障碍。

2009年,国家科技部在南疆三地州立项实施了“粮棉果高效种植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五年中,在省内外多方技术力量的共同努力下,开展了果麦高效种植模式与关键技术、果棉高效种植模式与关键技术、果粮棉立体高效种植果树树形结构的优化及模式、小麦、玉米“一年两熟”超吨粮栽培技术、粮棉果生产技术模式经济效益评价及粮棉果高效生产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广六个专题的研究与示范推广,在果农间作单项及集成技术方面取得了突破。解决了粮棉果高效种植关键配套一体化技术。

1)审定杏树品种2个。筛选出适宜与果树间作的小麦品种1个,棉花品种2个。适宜“一年两熟”模式的小麦品种2个、玉米品种2个。

2)项目关键技术和创新内容为:集成了果树和小麦一体化的栽培技术、枣棉间作棉花高产栽培技术。首次提出并应用果棉间作棉花“氮肥前移促早熟”技术。确定果树(扁桃、核桃、杏、红枣)间作小麦的优化树形结构为小冠型和高干开心型。建立了小麦套种玉米“一年两熟”

“521”栽培模式,在南疆三地州建立了粮棉果复合种植模式成本效益定点动态监测点,研究开发出经济效益分析数据库系统。建立了粮棉果复合种植模式的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了评价模型,对南疆三地州果树与不同作物间作以及单作模式进行综合效益评价。项目研究属于国内首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3)项目实施期间共制定了果麦、果棉间作一体化栽培技术、小麦套复种玉米超吨粮栽培技术规程10套,均作为地方标准发布执行。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9篇。培养博士1名,硕士研究生10名。获国家发明专利一件,实用新型专利三件。4)在喀什地区和和田地区建立8个核心试验基地,面积0.553万亩。在10个县建立示范区9.5万亩。研究成果在喀什、和田和克州20个县辐射推广541.31万亩,累计示范推广面积为1562.1万亩,累计新增纯效益43.2亿元,节本增效1.4亿元。果树产量提高34.14%~63.82%,粮棉果效益提高25.02%~39.37%。将对南疆和相似生态区粮棉果间作一体化栽培推广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项目技术很成熟、产品质量很好,应用价值很大,经济和社会效益很大。

版权?2025 新疆农业科学院    ICP备案号:新ICP备12001581号-1

地址:新疆乌鲁木齐南昌路403号     邮编:83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