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附近过夜电话联系_附近找茶_附近足疗24小时上门电话号码_附近月抛群

科研成果

自治区科技进步集体二等奖-500万亩粮食高产综合技术开发

日期: 2025-03-21 浏览次数:

成果简介:1995年, “500万亩粮食高产综合技术开发”项目在自治区科技兴新办立项实施。项目编号为95001A01,由自治区科委农村科技处、新疆农科院主持,伊犁地区、昌吉州、塔城地区、阿勒泰地区和博尔塔拉州共同承担。项目利用3年时间(1995年至1997年),在北疆五地州,以乡(镇)为单位全覆盖,实现500万亩粮食(小麦、玉米、水稻)平均单产达到400公斤,总产200万吨;单产年递增率为13.3%(与92~94年三年北疆五地州粮食平均单产比较),并带动项目区外单产年递增不低于3%;三年累计新增粮食10亿公斤(与92~94三年平均比较);提供中产变高产、高产更高产系列栽培模式(小麦亩产350-400、401-450、451-500公斤,玉米亩产700-800、801-900、901-1000公斤);开展南疆吨半田、北疆吨粮田多熟种植技术种植模式等储备技术试验研究。

经过三年的技术研究和技术开发,1.全面超额完成了合同的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并取得了多项科技成果:1.完成553.92万亩,超额合同10.8%。平均单产达到436.5公斤,比计划高9.1%。总产241.79万吨,超额20.9%;单产年递增率为13.4%,带动项目区外单产年递增为4.39%;三年累计完成1338.42万亩,新增粮食12.35亿公斤,超额23.5%,新增经济效益15.27亿元。2.重新确定了各生态区小麦、玉米主栽和搭配品种,在玉米品种布局和种植布局的理论和实践上实现了突破,突破了种植的海拔界限和品种熟期界限,并达到高产。形成了现阶段新的新疆北疆地区的玉米种植区划,作物及品种布局更趋合理。3.在原工作基础上,进一步扭转了品种多、乱、杂的局面;各生态区冬、春小麦主栽、搭配品种基本更换一次。早中熟玉米种植区玉米主栽品种更换一次;逐步调整并基本形成了小麦生产布局和重点向冷凉区转移,光热资源相对充足的地区发展棉花、中晚熟玉米生产的格局。作物生产布局更趋合理。4.修正并形成了北疆地区小麦、玉米、水稻三种作物的施肥效益方程及其合理施肥建议,具有地区性、典型性和实用性;建立了高产施肥技术体系,施肥效益达到和超过国内先进水平。 把北疆粮食作物高产施肥技术提高到了一个新水平。5.形成了各生态区现阶段的新的小麦、玉米、水稻高产栽培技术体系,使粮食作物高产从经验和科学指导型向科学指导型转化,从定性为主转向定性、定量相结合。6.玉米覆膜栽培吨粮田综合技术的大面积开发成功,在新疆乃至全国春播玉米生产区也属首例,并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在同类地区推广运用具有巨大的潜力。7.北疆五地州粮食高、中、低产田面积比例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完成了北疆粮食作物单产由中低产向中产的过渡,迈向了中高产水平。8.首次进行了晚播冬小麦高产技术、覆膜穴播小麦高产技术、玉米沟播平铺技术、水稻节水高产技术、小麦套、复播玉米一年两熟三收技术、北疆小麦复播玉米两熟等多项储备新技术的研究,并获得了初步的成功。其中南疆粮食作物一年两熟三收技术、玉米沟播平铺技术、晚播冬小麦高产技术、北疆小麦复播玉米一年两熟技术都获得首次突破。有些技术已经在生产中应用和大面积推广。

版权?2025 新疆农业科学院    ICP备案号:新ICP备12001581号-1

地址:新疆乌鲁木齐南昌路403号     邮编:83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