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25-03-17 浏览次数:
“新疆甜菜新品种选育及节本增效关键技术研发与推广应用”项目,结合农业农村部产业技术体系、自治区科技支疆等项目的实施,针对我区甜菜产业现阶段存在的“卡脖子”问题,以产研联合攻关模式,联合中粮糖业、喀什奥都糖业及当地农技推广部门,经过 16 年的项目研究和攻关,选育出甜菜新品种 7 个;授权国家发明专利 4 项;实用新型专利 19 项;软件著作权 22 项;制定地方标准7项;发表论文57篇;著作3部。项目研究涵盖品种选育、栽培模式和新区建立等甜菜生产的关键环节。建立了“科研单位+企业+当地政府+基层农户+品种技术示范”的新品种及节本增效关键栽培技术示范推广模式,项目研究取得的技术成果在甜菜主要种植区进行了大面积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采用单株选择、成对提纯套帐、回交转育、轮回选择等技术通过多年田间随机区组和异地多点试验进行评价鉴定,成功选育出不同类型的丰产、高糖、多抗甜菜新品种7 个。为甜菜种子市场安全、解决甜菜产业“卡脖子”问题,提供了品种保障。 选育出耐盐碱甜菜单胚品种 XJT9907,该品种集合了耐盐碱,抗(耐)根腐病,中抗(耐)甜菜丛根病的特点,丰产性较强,适宜在新疆糖区盐碱地块种植。近几年累计示范推广面积 2.47 万 亩,是国内自育单胚种的首次大面积种植; 选育出高糖、耐旱甜菜单胚品种 XJT9916,该品种较主栽品种节水 10%,适宜新疆糖区盐碱较轻、水资源相对缺少的区域推广种植;选育出综合性状优异甜菜多胚品种 5 个,这些品种抗病性强、综合经济性状好、适应性广,为甜菜种子市场的安全提供了种源保障。优化形成甜菜单胚种丸粒化加工技术,成功加工自育甜菜单胚种 2398 个单位,实现国内自育单胚丸粒种机械精量播种应用“0”的突破,为自育品种成功落地、解决甜菜产业“卡脖子”问题,提供了加工技术保障。 首次提出了新疆南疆新糖区甜菜高产高效综合栽培技术新模式,成功建立国内纬度最低、南疆温热带新糖区,对甜菜产区从冷凉区向温热带新区转移起到了示范引领和科技支撑作用,对做大甜菜糖体量、振兴甜菜制糖业提供了新的方向。集成应用甜菜稳产增糖节本栽培技术新模式,使甜菜亩产提高 9.3%,含糖率增幅介于 0.66-1.5 度,节约物化成本介于 80-133.76 元/亩,解决了新疆甜菜产区成本高含糖低的实际问题。建立了“科研单位+企业+当地政府+基层农户+品种技术示范”的新品种及节本增效关键栽培技术示范推广模式,先后建立示范点超过 282 个,举办各类培训班、现场会、观摩会、田间讲座 420 场次,累计培训基层科技人员和农户 4.77 万人次,分发技术资料 6.2 万余份。近 8 年来,推广各类新品种、新技术累计面积 255.67 万亩,其中新品种累计推广 23.98 万亩,新技术累计推广 231.69 万亩,累计新增利润 6.90 亿元,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为甜菜产业可持续发展和提质增效提供了支撑。
版权?2025 新疆农业科学院 ICP备案号:新ICP备12001581号-1
地址:新疆乌鲁木齐南昌路403号 邮编:83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