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新疆玉米优异种质资源和高产抗逆优良品种缺乏等突出问题,以高产、耐旱、耐密、早熟为目标,采用现代育种技术,解决了高配合力玉米种质创新与新品种选育、抗逆玉米新品种高密度、旱胁迫、规?;?、良种良法配套高产栽培和高质量种子生产加工等关键技术,在以个5个方面取得创新和突破:
1.创制了早熟优质耐旱群体“早314群”和高产耐密抗倒群体“欧美新群”。育出早314L、早314S、新自588等57个高配合力核心自交系,丰富了新疆和我国早熟、耐旱、耐密种质资源。
2.构建了“早314群×欧美新群”杂种优势利用新模式,育成玉米新品种12个。其中南疆早熟复播玉米3个(新玉29、35、40),南疆套播、北疆春播早中熟玉米2个(新玉41、47),春播中晚熟玉米2个(新玉34、39),鲜食玉米5个(新甜玉4、11、13,新糯玉6、7)。其中:⑴早熟品种新玉29在南疆地区果粮间作模式下大面积复播产量567.65公斤/亩,较对照新玉9号增产10%以上,百亩果粮间作复播最高产量达到808.5公斤/亩。耐旱等级1级,与先玉335属同一耐旱级别,耐密性、抗倒性极强。⑵新玉41号在和田地区果粮间作模式下大面积套播产量667.4公斤/亩,比对照沈玉2002增产13%,早熟7天。套播高产田682.2公斤/亩,比郑单958增产8%,比KWS2564增产10.8%,比先玉335增产11.4%,较这些品种早10天。50亩果粮间作套播最高产量800.3公斤/亩。耐旱等级1级,较郑单958高2个耐旱等级。
3.首次提出基于籽粒产量、雌雄开花间隔等6个性状为基础玉米自交系综合耐旱鉴选指标,系统采用干旱胁迫、高密度双重压力交替选育方法,构建了玉米耐旱、耐密抗逆育种技术体系,选育出20个耐旱耐密自交系,7个耐旱耐密杂交种。
4.克隆出热激蛋白基因ZmHSP90-1和转录因子ZmMYB-R1两个耐旱相关基因,进行了功能验证,开发出相关耐旱分子标记,建立了玉米耐旱种质鉴定及分子检测方法。
5.建立了早熟玉米高密度高质量制种技术和高效种植技术体系。利用专利“一种早熟玉米高产制种技术”使新玉29制种产量提高46%,利用高密度综合增产技术提高早熟玉米产量10%。突破了复播玉米早熟与高产的矛盾及制种产量低的技术瓶颈,实现了早熟玉米品种推广的跨越式发展。发表论文50篇,SCI收录11篇,培养研究生6名,培训农技人员3180名,农民11.5万人次。取得植物新品种权10项,国家发明专利2项,自治区地方和企业标准5项,主编、参编专著5部,挂图3部,新品种累计推广759.55万亩,近三年推广696.73万亩,2013年356.92万亩,覆盖全疆玉米25.8%,覆盖复播玉米57%。套播玉米50.9%。打破了南疆地区15年无理想替代品种的格局。阻止了跨国公司品种进入南疆。实现了品种大面积更替。新增经济效益10.78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