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尔勒农业面源污染新疆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于2023年由新疆科技厅认定。
定位与目标:长期定位监测西北绿洲农田地膜污染和氮磷淋溶发生、发展特征,不断更新基础数据库,揭示面源污染发生的内外部因素与机制,研发综合防控技术,建成一流的长期定位观测站、高水平开放合作平台、科普基地。
研究方向:
1.农田氮磷淋溶特征及其生物和环境效应的定位监测。
2.土壤地膜残留特征及其生物和环境效应的定位监测。
3.农田地膜残留和氮磷淋溶防控技术研究、示范。
4.农业面源污染监测方法、防控技术的科普教育。
科研条件:
1.位于库尔勒市托布里奇乡新疆农科院基地,灌淤棕漠土,代表巴州典型棉花产区气候和生产模式,50亩试验地,1500亩示范地。
2.在南北疆两大典型土类棕漠土和灰漠土建设4个棉田和露地菜田氮磷淋溶长期监测点,原位监测不同水肥管理模式下灌水施肥后的淋溶液中氮磷总量和氮磷形态、数量,积累土壤、灌溉、施肥、作物管理等系统性数据。
3.可以用渠水、自备机井、备用储水池灌溉,有管道输水系统和变频控制灌溉施肥系统,配有拖拉机等农机具。
4.安装有气象站、土壤四参数仪、地下水位计等田间数据采集系统,有光合测定仪、荧光仪、冠层仪、SPAD仪等便携式植物生长观测仪器。
5.一百平方米简易实验室、样品存储间,有烘箱、培养箱、天平、振荡器、冰柜等土壤浸提和样品保存设备。